Bodega Bay - 神奇的硬蘇打水
無酒精飲料,在英文中叫 Soft drink,所以 Hard 在這裡是指有酒精的意思,Seltzer 是蘇打水的意思,所以 Hard Seltzer 就是有酒精的蘇打水 -> 你有看出什麼端倪嗎?
我們依然從評估是否投資新創的四個點切入,來看 Bodega Bay 是否有可投性:
1. 痛點:
這裡團隊是以市場數字來表達,也就是展現所謂癢點或爽點,我仔細看完,覺得完完全全是個芭樂:
- 全球的 Hard Seltzer 市場規模,有 75億英鎊規模
- 英國市場預測銷售,在 2025 年可以達到2560萬英鎊
羅列了五項,但最後一項一樣,完全是硬湊的,團隊說 Hard Seltzer 在美國的銷售,超過伏特加 -> 這個是拿香蕉跟芭樂比,超級明顯,Hard Seltzer 是5度的酒精飲料,而伏特加是世界知名烈酒,我雖然都只在家偶而陪老婆喝,但絕不會拿 5 度酒精飲料,來跟超高酒精含量的伏特加比。
2. 解決方案:
團隊其實沒有有效地描述解決方案,只是依據上述的市場狀況,然後募資影片說會捐乾淨的水去非洲之類的地區,但簡報卻脫鉤,說是捐至少 1% 的營收去需要乾淨水源的地方。
3. 競爭壁壘:
創業絕對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前面的痛點不痛,導致要建立競爭門檻,唯一的可以想到的套路,就是硬推。
Bodega Bay 把產品上架到 1373 個通路 -> 看起來很厲害嗎?但有可能只要一個大的通路顧不好,產品被下架,整間公司就會陷入困境,這種狀況在我之前待過的電子公司發生過。
某個 G 開頭 e 結尾的小小電子名牌 (連品牌都稱不上,所以之前認識的天使投資人,稱這些打不進主流的邊緣玩家為名牌,這種名牌台灣多到滿坑滿谷,因為都是二流代工廠生產完,名牌廠商就拿來貼牌),把行動電源上架到美國 Walmart,結果以我這 USB PM 不知道的原因,全部被下架,結果瞬間導致公司虧損上億,我就趁當時公司虧損,順勢讓自己被裁員,然後去做電商創業,算是個人嘗試過的眾多創業項目中,少數營收為正的項目,但該公司當年虧損上億元。
另外,這類型上架,會有通路上是否買斷貨,或者帳期的問題,也就是說一樣以 Walmart 為例,假設 W 的帳期是 180 天,當團隊出貨時感覺很風光,但實際上是承擔幾乎全部生產的風險,且得等 W 有賣掉產品,才以月結方式回收。
舉例,我今天出貨 100 罐 Hard Seltzer 給 W,100 罐的生產風險完全是自己在扛,而且 W 會在賣掉每一罐Hard Seltzer 的時候,以罐來計費且是半年後才付款。
全球第一大電子代工廠就是玩這套玩到極致的高手,跟供應商瘋狂拉貨,但永遠拖欠帳款,且是 180 天後繼續拖,拖一拖 ... 供應商就倒了,然後再低價收購它,說多爽就有多爽,很可能拖欠的帳款,還比收購價還多,等於是負成本併購,再說一次說有多爽就有多爽,但你想做那供應商嗎?
4. 團隊:
前面寫完各位應該已經知道結果,團隊我就懶得寫了,簡單描述就是有豐富飲料產業經驗,募資影片裡顯示是酒類飲料,但募資簡報又只寫飲料,等於又再度脫鉤,個人真的懶得再寫,是人都知道結果。
整體而言 Hard Seltzer,比我現在還在硬喝的康普茶更 ~~~ 難喝,以前我的澳洲室友,都會開玩笑說:「This thing taste like shit!」,所以如果康普茶比喻成尿的話,Hard Seltzer 就是比尿還難喝。
我喝完 Hard Seltzer,個人覺得超級難喝,沒有啤酒的回甘,也沒有甜酒的甜 (團隊的競品裡,有寫到思美洛,但思美洛遠比 Hard Seltzer 好喝非常多,雖然思美洛比較甜,但以我偶而喝的客群而言,不太在乎糖分與熱量),所以整體上來說,不管是單看 BP,或者以消費者角度,我都不會投資,狠一點的話,也是給它 1 顆星!!!
如果你也喝過或聽說過 Hard Seltzer,歡迎在底下留言按讚加分享喔!
最後,附上 Bodega Bay 募資連結 (雖然我相信你不會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