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就是投人
最近近距離跟新創接觸的經驗,讓亞瑟總結出一個重要的結論,也就是「投資就是投人」,每間公司的創業項目,一定得來自創辦人背後的故事。
很多時候聽到新創描述自己的創業項目,尤其是早期新創,有可能都是有聽沒有懂,或者聽完不懂其中的道理,所以我現在學會一招,這招也可以分享給想做新創顧問的朋友們:祕訣只有一個,就是花時間聽新創說故事。
當新創開始將一些一聽就不合邏輯的 idea 時,我就會直接打斷他說:「你先說說你的故事,從學生時代開始,有沒有做過社團幹部、出社會去哪邊上班、下班後的時間怎麼運用等等!」
運用這個方式,可以讓我在超級短的時間,聽懂他的創業項目,給出精準建議,而不會聽他講得天花亂墜,最後給出不著邊際的建議,搞得兩邊都有所怨懟,覺得浪費時間。
回來到主題,「投資就是投人」,但這其實是兩件事,以我在昆士蘭大學的老師的說法:「 You have to look at the jockey and the course.」也就是識富天使們會說的:「你得同時關注選手與賽道。」或者他們有個特定用語,叫人劍合一,這個有興趣的,都可以自己去 Google。
所以我們拿近期遇到的經典案例,來闡述什麼叫人劍合一:
1. 先來看幾個好的案例:
i. All about the Cooks (簡稱 AC)
ii. Cowboy SA
Cowboy 前一間公司,被歐洲外送巨頭 Uber EATS and Deliveroo 夾殺,同時邊燒錢邊募資,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沒有順利完成下一輪注資,導致 Cowboy 倒閉,還被外送員告。
結果 Cowboy 團隊勇敢面對挫敗與訴訟,解決掉之前問題後,又再創了 Cowboy,且 Cowboy 是做電動腳踏車,也就是外送服務的關鍵工具,所以 Cowboy 對電動腳踏車完全不陌生,有一定比例可以把公司經營好。
說到這裡,我反而怕第一次創業就成功的人,這種人容易有傲氣,覺得自己很行,舉個實際案例,之前我的病還沒痊癒時,在 104 應徵某間餐酒館的新事業夥伴,創辦人說:「我要做一個高級的速食連鎖店!」
當時我的病還沒好,看的案子也不夠多,沒有聽出這句話邏輯上的錯誤,依現在的功力來分析, 一樣會拆解成兩塊,也就是高級餐飲和速食,這兩個東西,是 100%、完全、極度衝突的,至少如果你單賣和牛漢堡,我保證做不成連鎖店。
速食的定價,在台灣就是 150 元 ~ 300 元,比如公館的發福漢堡,就是個 3XX 的價格,那如果你今天做和牛漢堡,賣 999 元,你覺得極限可以在台灣做幾家店?
答案就是不超過 5 家,甚至 5 家都算多,因為已經失去稀有的感覺,那這位老兄說要做 60 家,其他 55 家是在夢裡開的,還是在元宇宙開的?
創業者和拳擊手一樣,當你不再把自己當作挑戰者,就等著被挑戰者擊敗,覺得自己創業很神,那你營運的公司被併購或上市了嗎?或者像華為或 404 集團一樣,有一套媲美上市公司的內部股權激勵制度了嗎?沒有的話,怎麼會覺得自己很厲害?你聽過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或者小米的雷軍,說自己很厲害嗎?
「投資就是投人」說明一件事,選手和賽道都很重要,甚至我認為選手比賽道更重要,因為很多彈盡援絕前,自己找到對的賽道,例如: Airbnb;所以如果人是對的,Foundersbacker 甚至願意用條件式的合約,一步一步協助你達成階段性的目標,而不是像台灣主流的 VC / 加速器一樣,只想錦上添花,如果要找只想錦上添花的 VC,建議只接跟海外 VC 募資,這些海外 VC,最少最少至少有能力,協助你在這 VC 所在國落地,而不單單是叫你出海,然後你可以從他話語中,聽出他其實對該市場不熟,然後希望你熟了以後再來教他,這種等雞生蛋的 VC,個人不會跟他募資,如果有人想,歡迎自己去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