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ersbacker 關注的領域
Foundersbacker 基本上是參考雷軍的邏輯,不管是現在尚未募到投資新創的基金,或者未來募集到可以投資新創的基金,都是一樣的,投資早期新創,最最最重要的就是人,是否聰明、談得來、是否 Coachable、面對困難時如何反應等等,所以在說我們關注的領域之前,先提我們絕對不會協助與投資的兩種創辦人:
1. 不專注
a. 今天做 A,明天做 B,後天做 C,這種除非我們認識很久,經歷可以串成一條線,否則散成一片的經歷,比上班族還慘。
b. 看起來好像決定好要做電商,但實際上裡面包山包海,而且市場定位明顯有問題,比如我看過有一個電商平台,裡面賣的東西,其實設計個人甚至認為已經到醜的地步,然後價格是訂在中價位,並且只有不到 10 名設計師,這三點隨便一點,都是致命的問題,等於這個項目,如果創業是九死一生的話,這個項目掛掉的機率是 99.9%,而且我也談過至少三次,明顯聽不懂,那可以合理預估這項目短期沒救了,長期如果創辦人哪天中樂透,自己想清楚,那很可能不關我的事,因為想通後還得去執行,這個整體孵化成本,高到無法估計,我寧願去開新案,也不會糾結在這 99.9% 會掛掉的項目上。
2. Impossible
說完了不會幫忙的兩大類型,來說說 Foundersbacker 有興趣的類型,除了熟人與熟人的熟人外,基本上就是圍繞亞瑟或 Foundersbacker 其他兩位共同創辦人的生活的新創 (且專注軟體和電商),所以展開就會是:
1. 食
亞瑟去參加 Innovex Pitch 是一筆超棒的投資,遇到四家台東的新創,還認識台東大學的育成經理,讓我開啟了這扇窗。
這些在地的青農,種植或養殖出來的作物,很多都具有國際化的潛力,再加上 Foundersbacker 的品牌力,以及台灣在食物科技方面的實力,無論是把農業科技帶向東南亞,或者把高經濟價值作物經過食物科技再加值後,銷往日、美、歐洲,潛力十分巨大。
2. 衣
自從我穿過 Uniqlo 的衣服,就再也沒有換過其他品牌,Uniqlo 不是快時尚,它的服飾可以穿非常非常久,而且 Uniqlo 投資大筆的錢,在衣服的纖維技術上,其中當然包含 Heat Tech。
而根據一個產業的常態,理論上會出兩間公司,佔領市場 80%份額,東方人的服飾這塊,目前看到只有優衣庫,所以我認為這個市場還大有可為,而且很可能這個 XXX 品牌服飾的創辦人,有很高的比例不是服裝設計師 (設計師創業,目前知道成功案例,只有 Unipapa),而是行銷或服飾技術的人,但這個人在哪裡,目前我還沒看到。
3. 住
房地產科技與精品建材電商,目前看了兩家,理想上是這兩家整併成一家,把執行力不好的成員全部開除,或者讓這兩家實際有執行力者,合組一間新公司,但實際執行上,有一定難度。
共用辦公空間,也算在這個區塊,因為 Foundersbacker 期望每到一個地方,就把當地有潛力的新創整合到一個辦公室,天天盯著並且要求每週疊代,才能持續成長,做不到的我們應該會在事前就預知,並且加上資金贖回的條款,所以只是從原本預估賺 100 倍,變成賺 3 ~ 5 倍,但投資期間短,也沒有什麼不好。
4. 行
這一塊目前著墨較少,但亞瑟投資了英國的新創公司 Magway,是一家地下管道物流的公司,未來如果到印尼,有人要在 7700 座島間,做小飛機相關的共享服務,應該會很有趣。
5. 育
教育這塊的創新,目前看起來還有非常多機會,比如亞瑟自己投資了歐洲的 Oliver,是用 IoT + 遊戲化的 APP,做足球教育,其他還有無數的領域,等著被破壞,像天使投資這一塊,無論中文和英文,都幾乎沒有人做,所以我一切入,基本上就是細分領域的第一名,因為它就是個從 0 ~ 1、有跟沒有的差異,再加上我最近持續投入買課程和書,學習如何知識變現,相信半年到一年後,應該就可以把差距拉開到,讓後進者追不上了。
6. 樂
這塊目前想到的,就是解決性需求相關的服務,因為這塊是最大最肥的市場。
另一塊是透過音樂帶動週邊服務,比如音樂教育、樂器販售、樂曲 NFT 等等,做成一個音樂的生態鏈,應該也可以是一間獨角獸,舉例現在很多新創做汽車相關金融服務,樂器相關金融,市場應該也非常大,很多世界頂級樂器,價格甚至超過頂級手工車。
列了這麼多,亞瑟還是要勸創業者們,一定要專注且如果方向確認,就該以搞定為原則下去執行,否則去上班,然後用閒錢做投資,不是很輕鬆愉悅嗎?何必創業又做不起來,浪費生命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