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研究過小米模式,比如看過小米官方授權傳記「一往無前」,或者小米生態鏈企業穀倉學院創辦人洪華的著作「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就會發現小米就是最好的典範,一邊專注在手機事業,但同時發展小米生態鏈,投資上百家生態鏈企業,而每一家公司都專注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比如生產小米手環的「華米」,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可穿戴設備公司、「萬魔聲學」生產小米耳機,現在已經在深圳借殼上市,更名為「共達聲學」、而「石頭科技」就是世界知名的小米掃地機器人背後的團隊。
說到這裡,其實這篇已經說完了,那我們下次再見 ...
看到這裡,不知道跳出率會不會很高,但反正我都隨緣,正式進入今天主題,我們同時分析兩間新創,都是可以參考小米的邏輯,小米生態鏈的產品經理,嚴格遵守一個開發產品的邏輯,就是要瞄準最大最肥的市場,然後解決這市場中 80% 客群的 80% 的需求,且根據經驗,最後功能不會超過 5 個 (一般生態鏈公司,含小米自己第一款的 MIUI,都是 4 個功能)。
同時,所謂的細分壟斷,就是參考雷軍系的創業者,也就是獵豹移動的 CEO 傅盛、李開復、汪華合著的一本書,叫「創業就是要細分壟斷」,而傅盛的成敗,由 2022 年的今天回頭望,都是因為做到或還沒做到細分壟斷 (目前看起來,獵豹的子公司獵戶星空,宣稱可以在一年內獲利,讓我們繼續看下去),我們一樣從決定是否投資新創的第一點切入,也就是所謂的痛點或市場。
1. 痛點 (市場機會點):
1.1 如上所說,我們先分析 Vitl 的打法,也就是鎖定 80% 的客群,並滿足他們 80% 的需求:
這是他們官網的截圖,他們簡報做得不怎樣,但反正都募資達到 209% 了,而且這種 2C 模式,明顯行銷目的達成了。
一句話來說,就是他們提供個人化的營養素訂閱。
1.2 Body Rocket 是細分壟斷的典型代表:
簡單說,Body Rocket 在腳踏車坐墊、齒輪週邊埋感測器,可以有效協助單車與三鐵選手提升表現數據。
這件事我不知道是不是全世界第一,但我上週真的跟一家電動助力車公司開會整整兩個小時,但聽不到感動的點,尤其創辦人說:「我這台車,整合了最先進的感測器,也是我投資的喔!」說實在,我有問對方說:「你怎麼確定這麼高規格的東西,會是消費者要的,且規格這麼高,怎麼確認最後零售價,消費者願意買單?」然後對方就繼續說自己的車很棒棒,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2. 解決方案:
2.1 Vitl 的 one sentence pitch 其實已經很清楚,就是提供個人化的營養補給品:
如果到 Vitl 的官網 就會發現他們的選擇不少,以女性健康為例,就分成備孕、孕期、產後與更年期,可以符合各年齡層女性的需求:
在這裡,亞瑟要再次提醒,雖然我們說 Vitl 在滿足 80% 的客群的 80% 需求,但他們從頭到尾其實只做一件事,就是賣維他命,如果這裡他們像很多台灣新創一樣,開始閉著眼睛擴展其他產品線,就會回到剛剛說的狀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所以千萬要記住,每開一個新產品,就是基於非常多假設之上,所以你開越多新產品,風險就更高,是呈現指數型的上升,你想說要在台灣市場或你所在市場做深,但給投資人的印象就是沒有膽子跟企圖心拓展海外市場,反而你把一樣產品,賣向全世界,那全世界的投資人,都會超級愛你!
2.2 Body Rocket 的解決方案,就像上述的一樣,專注解決職業車手與三鐵玩家的痛點,協助這兩個客群降低風阻並提升表現數據。
事實再一次證明,很多會賺錢的新創,簡報都做得很 ~~~ 爛,我看了老半天,他們把關鍵數據,藏在一堆小小小的字裡面:
四顆感測器賣 1999 歐元,換算台幣要 6 萬多,這數字即便在歐洲,都絕對不是便宜的價格,但人家獨家,你不買他不買自有人會買,專業運動員為了提升自己在真實賽道上的表現,絕對願意花這筆錢。
3. 競爭門檻:
18 個月內,拓展了 2000+ 的店舖,且是大型零售通路,這數字個人直覺有點偏高,甚至不知道會不會太快,所以我去看了 Crunchbase 的數據,依據目前數字看起來,種子輪 2017 年底,所以推測這一輪,應該是 A 輪來算,投後估值約為 2700 萬英鎊,也就是約 3300 萬美金估值,是一個非常漂亮的數字,但這樣大躍進式的增值,跟瘋狂鋪貨的方式,個人會很擔心所謂的 Sales-out 數據到底是多少,如果全部都是 Sales-in 但 Sales-out 數據不佳,反而會變成壓垮公司的稻草。
但還好這張簡報解釋了一切,Vitl 不只有歐洲與美國的 VC,在這個階段竟然有高達 15 位 Leading company founders 投資,只能用一首歌來描述此時的心情:「我還能說什麼?」
3.2 Body Rocket 的競爭門檻:
這裡我一定再次強調,簡報這個東西,雖然沒人規定一定要做得很精美,但花一點小錢,去淘寶找個美編,幫忙提升視覺體驗,應該沒有這麼難吧?假設你今天是陌生開發紅杉或老虎,會用這醜不拉基的簡報嗎???
還好團隊數據很漂亮,1 秒可以傳送 100 筆訊號,表示一秒有 100 個時脈,而且反正他們現在是業界首創,應該還算不錯的數據。
又來,世界單車冠軍,是他們投資人兼股東,這個超級優勢,竟然沒寫進簡報裡,我要不是寫這份投資分析,或者看到影片被感動 (但那是因為我懂細分壟斷),一般散戶會投資嗎?
4. 團隊:
4.1 Vitl 的團隊:
當團隊成長到一定程度,可以自行有機成長時,CEO 已經可以退居二線,出嘴巴就好,所以我們來看一下 Vitl 的團隊分佈:
- 18 個國籍、13種語言,且男女比例是 50/50
- 成員包含醫生、Dietician、Nutritionist,還有遺傳學家 -> 在這裡台灣的翻譯,不管是 Dietician 或 Nutritionist,而且網路上都翻譯都很爛,但反正一句話解釋,Dieticain 是協助你飲食的專家,而 Nutritionist 是協助你補充營養的專家。
-> 團隊這麼優質且多元,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嗎?
4.2 Body Rocket 的團隊:
- Foiunder & CEO - Eric DeGolier 2004 年殘障奧運三冠王,且從 2002 年就已經在單車界,做設計工程師,換算產業經驗,有 20 年
- Chief Strategy Officer - Rich Palmer 多次創業經驗,且都聚焦在創新與策略,是個好的策略長人選
- Chief Commercial Officer - Marcus Hoenig 2007 年開始,擔任商務開發副總,2012 年底升任首席商務開發長,2016 年開始擔任首席商務長
結論來看,其實如同一開始所說,兩個看似不同類型的公司,最後必然殊途同歸,所以其實你們中間的分析,都可以跳過???
我是說,當做到細分壟斷後,必然開始往週邊商品或服務擴展,同樣的道理,當可以針對 80% 的客群,解決他們 80% 的需求,必然開始尋找週邊領域中,可以細分壟斷項目,才能建立更強的護城河。
寫到這裡亞瑟實在是太累的,就兩家都給 4.5 顆星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