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reCan - 媒合罕病與對應研究機構的平台

 


在了解所謂罕見癌症前,先來看上面這張圖,原本我以為所謂罕見癌症,可能是比例低於 10%,但這張圖說明非常清楚:「罕見癌症其實並不罕見,它們佔了 25% 的癌症種類。」


同時,如果被診斷為罕見癌症,5年內過世的風險,比一般癌症病患高出 50%。


也就是說,痛點遠比想像中痛且大非常多!


另外,市場機會面,可以參考以下這張圖:


這張圖就是在說明,常見的癌症已經研究得差不多了 (開始一堆學研單位,在研究 AI 視覺辨識癌症,也不知道競爭力在哪裡),所以現在有 740 間公司,開始研究罕見癌症,並且有 950 種產品正在針對罕見癌症開發中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解決方案,也就是投資新創會分析的第二個點:


這個解法個人認為看看就好,最簡單要找到罕見癌症病患的地方,如果我沒猜錯,會是各大知名宗教團體,當人發現醫療機構無法解決他的問題,最後的希望必然寄託在宗教上,所以只要拿下各個知名宗教的領袖,基本上就會擁有一大群潛在且黏度極高的客戶了。


後面再來說什麼用社群機制互動,就會變得更有說服力,但反正 RareCan 的團隊,前面的簡報已經列出了研究罕見癌症的公司與產品清單,表示對這市場已有深刻研究,基本上不太可能會有問題了吧???



由這張簡報看來,我的理解 RareCan 收錢的對象,應該是企業端,看看上面的數字,即使以最低的收費標準來看,確實是肥到流油。


3. 進入門檻:


這一塊個人認為是 RareCan 還可以再加強的地方,所有的創業項目,都應該始於一個點,以這個案例來說,應該是始於病患,但反正 RareCan 跟機構端收錢,也沒有什麼不對,只是比較像射箭後再去畫靶。


另一方面,RareCan 在透露一個訊息,就是他們想透過開發出來的 APP去找用戶,但個人認為應該要先找到用戶,再回頭開發 APP,也就是前面所說,先想辦法單點擊破,再延伸成線與面。


不然只有 3 個合作機構跟 800 個 sign-up,如果沒有轉換,不就等於一場空?那還不如找個最痛的市場,比如神經母細胞瘤,根據維基百科所說,有 15% 的癌童,死於這個癌症。


換句話說,這種癌症其實是兒童癌症的大宗,且當 RareCan 再協助這些父母時,可以每媒合一個機構,就跟這個機構收錢,直到找到可能的解法為止。



RareCan 在這裡,又再強調了他們跟研究機構的關係良好,但我還是要強調並引用雷軍的話:「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勞,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你簡單用膝蓋想一下,如果自己的孩子得了上述的神經母細胞瘤 (有90%的案例發生在不到五歲的孩童),身為一個家長,你有多少時間,陪這些研究單位消磨時間,你的孩子有幾條命,可以承受每種新療程,帶來的副作用?


所以不管是串聯研究機構或病患,都應該還是從最肥最大的市場切入,專注解決某種罕見癌症,之後可以很輕鬆地,靠口碑延伸到更多罕見癌症


4. 團隊:


1. CEO - Piers Kotting 帝國理工學院畢業,有近 30 年相關產業經驗,對於相關醫療機構,應該是瞭若指掌。


2. Chief Scientific Officer - Andy Hall 工作經歷超過 40 年,其中有 28 年在英國知名的 Newcastle University 服務,明顯人脈很廣。


3.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 Claire Heron "Claire has been a professional project manager for over 16 years and brings diverse experience from a range of environments including NHS, Higher Education and Local Government.


上面這句話的重點,就是 Claire 是有豐富經驗的專案經理,且在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 相關單位服務過。


4. 技術長 - Raj Sharma 背景看起來都跟 AI 有關,但我是還再強調,幫癌症病患媒合醫療臨床跟人工智慧,沒有直接的關係,我用 excel 表也可以做 (小米直到營收數百億人民幣,都還是用 excel 表管理訂單),重點還是在如何跟病患解釋這些臨床測試的副作用,病患沒有太多時間,陪醫療機構慢慢磨,他們隨時會因為治療方式不對,導致病情急遽惡化,所以應該是針對某款罕見癌症,精準地協助病患減輕痛苦


原本選這個案例來分析,是因為我覺得這個案例有 4.5 顆星的潛力,但現在仔細分析完,個人認為目前只能給出 3.5 顆星,原因很簡單,他們很有可能在用戰術上的勤勞,掩飾戰術上的懶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 海洋友善指甲油:打造永續美妝旅遊新風尚

♻️🌊 如何打造零廢棄醫美療程,推動海洋友善旅遊

🐾🌊 無動物測試與海洋保護:美妝業的永續責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