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 經驗與小技巧

為了做陌生開發,我下載並且使用了多種軟體與平台,包含 Tinder 和活動通等等,但一下載 Tinder 就會立刻發現,個人不會他們的目標客群,這種會在媒合前叫客戶先付費的,都讓人感到詭異。

而活動通的 APP,據說最近要停掉了,它每天會陌生媒合 20 個人,但實際上跟創業相關的人比例不高,而且有一定比例的人,擺明了自己上活動通,是因為單身,這種的基本上,我也不知道要聊什麼。

所以目前為止用到現在,個人覺得最好的陌生開發工具,第一名是 Linkedin,第二名目前我認為是 bMightie,但今天礙於篇幅,個人先以分享 Linkedin 經驗與小技巧為主。


Youtube 上其實有很多英文的 Linkedin 教學,我也看過一些,但個人覺得對於極度忙碌的創業者們而言,有些流程可以更加優化。

Youtube 上的教學影片,如果談到陌生開發,千篇一律都會跟你說要客製化邀請信,但卻沒有確切提到什麼叫客製化。

所以在談客製化邀請信前,個人建議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先做,也就是先快速瀏覽對方履歷的關鍵字,判斷到底要客製到什麼程度,或者也可能連送邀請都不送。

所以我個人會在快速瀏覽每個人的經歷後,做出相對應的判斷,分成四類:

1. 不送邀請
2. 直接傳送邀請
3. 傳送邀請 + 自我介紹
4. 用盡所有方式包圍

不送邀請的依據有幾個:

i. 聯絡人數:當 Linkedin 好友聯絡超過 500 人,數字上就會單純顯示「500+」

ii. 貼文或互動紀錄:
使用者在 Linkedin 上的貼文和互動紀錄,都會顯示在個人頁面上,所以如果沒有貼文和互動,表示這個使用者很久沒上線

iii. 專業相關程度:這個應該不用解釋

所以如果聯絡人低於 500,貼文和互動數都空白或很少,加上專業程度遠,基本上我會跳過。

2. 直接傳送邀請
一般是平輩的,尤其是學校的前後幾屆,然後還沒做到 C-Level,我有時候 Linkedin 的 App 送邀請,就不會特別寫邀請訊息。

3. 傳送邀請 + 自我介紹
這裡要分成桌機版跟手機版,桌機版的送邀請後,會自動跳出訊息,就可以輸入所謂的 "個人化" 邀請 (至於怎麼寫個人化邀請,這個有機會再寫另一篇說明),而手機版得要自行點選 "個人化邀請訊息",才可以編輯個人化訊息,且手機打字很麻煩,所以我一般在手機上,是直接傳送邀請,除非遇到大神級人物,才會特別點選 "個人化邀請訊息。"




不管是 PC 或手機版,如果一時找不到,都可以點擊 "更多",會有 8 ~ 9 成,都找得到傳送邀請的按鈕,而會有少數人,設定要先輸入對方的 Email 才能發邀請,這個也是改天再講解。



4. 用盡所有方式包圍
寫到這裡,我發現自己又挖了一個洞給自己跳,但頭都洗了就只好往下寫,簡單說就是用盡各種手段找到想找的人。




比如有人覺得我女兒或兒子很可愛,願意等個 20 ~ 25 年,但又想先認識我,就可以透過上述列出來的各種管道聯繫。

基本上我都是使用上述四種方式,進行陌生開發,至於陌生開發要寫什麼訊息,或如何互動,這個就留待後續分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 如何打造零廢棄醫美療程,推動海洋友善旅遊

🌊✨ 海洋友善指甲油:打造永續美妝旅遊新風尚

🐾🌊 無動物測試與海洋保護:美妝業的永續責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