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4的文章

強到翻天:從菜鳥工程師到跨國 CEO 的蛻變之旅 - 第 1 章 - 找到付費用戶

圖片
  找付費客戶是任何生意的命脈, 選擇市場區隔時更是重中之重。 先忘掉那些看似很炫的點子, 找到付費用戶,才是真正的關鍵! 你想像一下, 如果自己身處 在攝氏50度高溫的沙漠中, 你會買麻辣火鍋,還是整罐冷凍的可樂? 而且其實 可口可樂早期的商業模式, 除了賣可樂, 還協助經銷商解決冰箱問題, 讓消費者更容易買到冰涼的可樂! 大體上,選擇創業市場有兩種主要邏輯,我認為,最終這兩種邏輯都會殊途同歸。 第一種邏輯,瞄準80%的市場,解決80%的痛點。這是雷軍和孫陶然推崇的邏輯。 第二種邏輯,深耕細分領域,做這個領域的壟斷者。這是李開復、汪華和傅盛提倡的邏輯。 比如 Foundersbacker 第一個内部創業項目,就是將農業廢棄物轉化成天然可生物降解材料。這些材料可以製成各種衍生產品,每一個產品都可以在細分市場做到壟斷。 舉個例子,甘蔗渣可以做成可生物降解塑料顆粒、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可生物降解紙、可生物降解紙製品、可生物降解餐具等等。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這兩種邏輯看似不同,但公司規模化後,最終都會殊途同歸。 不過,任何創業的第一步,都是找到願意付費的客戶。產品最好還要有一定的進入壁壘,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強到翻天:從菜鳥工程師到跨國 CEO 的蛻變之旅 - 第 0 章 - 如何讓自己逐步變成創業者

圖片
  其實我沒有想過這個標題,但 Google Bard 給了一個這麼聳動的標題,不用就太浪費了! 在進入正題前,還是不免俗提一下,「方德背客」就是在把廢棄物變黃金的公司。 為了開啟你的創業之旅, 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一步, 就是將自己塑造為一個真正的創業家 。 正如麻省理工學院的奧萊特教授所提出的, 實現這一轉變有三條根本途徑: 1. 有技術 在統計數字上, 雖然有 31% 的科技新創公司能撐過四年, 但真正取得巨大成功的少之又少。 只有 0. 72% 成為所謂的「獨角獸」, 而由投資者支持的企業中, 只有 5% 能產生巨額回報。 2. 懂市場 市場導向的公司而言, 統計數據較難精確拿捏, 因為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識別出特定市場需求並找到合適的產品市場契合點。 然而, 與科技驅動的創業相比, 這條路通常被認為風險較低 。 3. 熱情 第三點是本系列,我想要深入探討的主題。 我建議充滿熱情的人們將自己的熱忱轉化為行銷洞察力, 從而以市場拉動的方式開啟創業旅程。 投資這一步,個人相信是從 PM 到全球 CEO 旅程的好起點,尤其是上股權群眾募資: 小試身手,投資學問玩起飛: 不用砸大錢,從小額投資開始,感受投資人的思維,學著分散風險,穩穩地提升財商! 瞄準目標,投資更精準: 選擇符合你興趣或未來創業方向的平台,挖到更多行業洞察和潛力機會! 人脈就是金脈,創業經驗共享: 跟平台上的創業家和其他投資人多交流,取經學習,讓他們的經驗成為你的捷徑! 2. 從企業痛點找商機: 有個網站專門蒐集企業痛點叫  Wazuko Crowd ,沒是可以上去看看,或許你就會發現屬於自己的創業機會 .  你也可以嘗試這些方法: 不要局限平台,廣泛探索資源:  除了你提到的眾籌平台,不妨研究更多元化的資源,像是開放式創新平台、企業挑戰賽、政府補助等等,挖掘更多潛在機會! 深耕領域,聚焦突破:  在你選定的行業內, 挑選特定的問題領域, 把你的技能磨到尖, 這樣才能打造高影響力的解決方案, 在產業中發光發亮! 讓專業引發共鳴:活躍在論壇、會議和線上社群,讓你自身的專業吸引潛在客戶目光! 3. 增進社群技巧 內容為王,內容本身會說話, 分享你的產業洞察、 專業分析和前瞻思考, 就能 吸引觀眾。 跨平台吸粉,聲量放大: LinkedIn 是 B2B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