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新創」標籤的文章

Regemat 3D - 跨世代的生物列印機

圖片
Regemat 3D 的公司介紹,開頭就寫 "Regemat3D develops bioprinters and bioreactors that allow researchers to print cartilage, meniscus, muscle tissue and spinal cord, with the ultimate aim of improving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 這句話其實我也沒全看懂,但我看懂一個關鍵字,叫 "Spinal",中文叫「脊椎的」,所以 Spinal Cord 也就合理翻譯成脊隨,那可以列印脊隨的公司,就是世界少有的公司了。 讓我們一樣由投資新創的四點切入,來看 Regemat 3D 這個跨世代的生物列印機: 1. 痛點: 翻譯一下開頭提到的:"Regemat3D 開發生物列印機和生物反應器,使研究人員能夠列印軟骨、半月板、肌肉組織和脊髓",如果可以複製人體,不管用讓任何方式,絕對是剛需中的剛需。 2. 解決方案: Regemat3D 的解決方案很單純,就是提供生物列印機、生物反應器,生物墨水和週邊,給研究機構和診所。 3. 競爭門檻: a. Regemat 3D 表示生物反應機方面,沒有相關競爭者 (這個在一般民生類型的創業,個人不會相信這種說法,但在這種細分領域的 Deep Tech 創業,這種事情確實有可能發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之前的 Intel,他們是 IC 產業單一壟斷,遠遠領先其他競爭對手) b. 銷售方面的競爭門檻: - 客戶遍佈 29 個國家 - REG4Life 生物列印機,將成為公司的 Cash Cow - BMAP Keen (某種感覺很厲害的人工膝蓋),將要在 2022 問世 - 前一次股權群眾募資,募到 45 萬英鎊 4. 團隊: - CEO -  José Manuel Baena  連續創業者,前一間公司也是在做生物的 3D 列印,總共在生物 3D 列印領域,經驗已經超過 10 年 - COO -  Manuel Figueruela García  Linkedin 竟然用西班牙文寫,我只好把他寫的東西複製到 Google 翻譯,看起來做過商務總監跟行銷高階,確實是可以做營運長。 整體來看, ...

Trending Travel - 用 Influencer 導購的旅遊平台

圖片
  如果你看懂了標題,就知道這個商業模式有多強了,亞瑟和溫蒂是一對熱愛旅遊的夫妻檔,我們之前因為疫情被關在家時,都在看 欸你這週要幹嘛  Ariel 的旅遊影片,包含去冰島、清邁等世界各地有趣好玩的景點,那光一個 Ariel 一家人就這麼強,何況是一群 Ariel? 我們同樣由分析新創的四個點切入,深入分析 Trending Travel 為什具有高度可投性,及它的商業模式分析: 1. 痛點: 我在 Google 上搜尋 "人 旅遊 天性",就發現人類愛旅遊,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為最早的人類,本來就都是游牧民族,所以你我的基因中,都還保有探索與冒險的基因。 白話說,就是痛點很痛,是剛性需求,且市場龐大。 2. 解決方案: TT 厲害的地方在這裡,與其做一間無聊的旅遊平台,靠大量切票與銷售低價票券競爭,TT 選擇相對高端的 Luxury tour 的市場,當然這也跟兩位創辦人經歷相關,後面會有更多描述。 TT 找了一位叫 Suzy 的 Director,專注在開發 Influncer,而且 Suzy 不是一般的 Business Developer (BD),Suzy 是所謂 Superconnector,這個字我 Google 了一下,邏輯大概就是很會交朋友,想盡各種辦法增加 engagement 的人 (亞瑟好像也是這種人,但以新創創辦人角度,我必須抽離這位置,不然公司做不大) ,所以藉由 Suzy 跟 Influencer 的強連結,讓 TT 的口碑傳播超級快速,轉換率跟客單價,也遠勝一般旅行社。 3. 競爭門檻 如果有聽過 TK Talk 的人,就會知道社群是一個強的競爭壁壘,所以當拍拍圈創辦人 (撇除他們是創業家兄弟創辦人),說要做拍拍圈,就能靠簡報,募到一億台幣。 而 TT 強的不只是社群,而是 Influencer 的社群,換句話說是一個社群艦隊,每一艘軍艦的士官長,就是 Influencer,底下再帶一群粉絲,打起仗來絕對是斯巴達軍隊,以一檔百! ! ! 數字部分,來看一下: i. 25萬追蹤者 ii. 已經觸及到一億個不重複的用戶 iii. 平均的客單價是 3000 英鎊,折合台幣 11 萬多元 iv. 這點超棒, TT 預計 18 個月內,進軍美國市場 4. 團隊 TT 的團隊,絕對可以用豪華來形容,讓我們來看一下: -...

VITRACASH - 一個升級版的麻布記帳

身為麻布記帳的重度使用者,每天都在即時監控自己各銀行的現金流狀況,尤其一邊投資新創還自己一邊創業,在現在基本確定 Market fit 狀況下,最怕的反而是 running out of cash,沒錢的時候,很容易價值被低估,還不得不接受,可能從獨角獸,變成跛腳馬,那創業就不那麼有趣了。 所以當亞瑟一看到 VITRACASH,也就是標題所說的升級版的麻布記帳,就知道這間公司潛力很高。 現在讓我們同樣由分析新創的四點切入,深度剖析為什麼亞瑟大推  VITRACASH: 1. 痛點: a. 人們會為了優惠,辦越來越多信用卡跟金融卡  -> 合理,之前都保持在三張信用卡,但後來又辦了樂天信用卡 (免年費,所以就一直留著),又因為 Line Bank 會送 Line Point (亞瑟全部拿去買白爛貓貼圖,準備隨時跟好友們圖戰),所以這樣掐指一算,就變五張卡,而且只會多不會少。 b.  每張卡很可能都提供不同的好處  -> 合理,亞瑟昨天把手上的三星 S8 換成小米 11T Lite,第一句話就問手機行業務:「哪一張卡利率最低 (最好是零利率),但同時可以分最多期?」 c.  萬事達跟 Visa 卡不是隨處可使用,且有部分使用者,期望在海外使用 萬事達跟 Visa 卡 -> 合理,中國、俄羅斯、日本等人口多且文化相對保守的大國,都會自主定義與開發通訊與金融系統,所以不是每個零售小店,都支援 Matercard or VISA,中國的水果小攤販,當你去買水果時,他 / 她只會拿出手機說:「請用微信支付!」,而微信支付目前我在台灣看,只能綁中國的支付系統。 2. 解決方案: VitraCard 開發一個 APP,搭配發行自家的金融卡,而這個 APP 會透過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推薦最好付款條件銀行卡。 一樣回到亞瑟買小米手機的場景,亞瑟會請手機行的小姐幫忙查,哪一家銀行優惠比較好,手機行小姐會說:「基本上,都差不多。」但其實如果你有比如 Line Bank 的金融卡,和一張中信的 Line Pay 卡,就得去評估,哪一張卡的現金回饋多,哪一張卡的 Line Point 回饋多,這時候如果亞瑟有  VitraCard   的 APP 幫忙 AI 推薦,可以省掉超多時間,而且亞瑟會選擇相信...

Metalchemy

  Metalchemy 的募資影片,非常吸睛,一開頭就點出清楚的痛點與解決方案,今天一樣由分析新創的四個角度切入: 1. 痛點: - 全球一年會有 1 兆英鎊的食物浪費 - 10% 溫室氣體,源自於食物浪費 - 2027 年 Eco-Friendly 的食物包裝市場規模,會達到 1910 億英鎊 2. 解決方案: - 奈米粒子 - Metalchemy manufactures  green 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 that can kill harmful  organisms. 翻譯就是說,團隊生產的奈米粒子,可以 去除傷害人體的有機物質 。 - 生質塑膠 ( Bioplastics ),用在食物包裝上,可有效延長食物保存 4 ~ 7 天 3. 團隊: 這個部分我花非常多時間研究,不管是 CEO  Federico、Co-founder George Wang,又或者是另一個 Co-founder  Patrizia De Santis,三人在網路上的能見度都很低,最好我只找到  CEO  Federico 的 Linkedin。 從 Federico Trotta 的 Linkedin,我擷取出兩點,個人認為比較有吸引力的地方: - 以  1st Class Honours 的成績,畢業於帝國理工學院:通常成績好的名校生,自我要求較高,但反向來看,也可能因為學生路上的順遂,讓他挫折容忍度相對低。 - 曾任帝國理工學院學生會副會長:這點基本上不需要懷疑,戴勝益在用人的時候也說:「只要你學生時代擔任社團幹部,就歡迎加入王品集團。」 4. 競爭壁壘: 這點我也是看很久,意外發現一個叫 Tracxn 的平台,專為投資機構做技術研究,而且網路開放資料免費,唯一麻煩點,是他要用公司 Email 註冊,不給我用 Gmail 註冊,所以目前我只在 Tracxn 上,看到 Metalchemy 很不少兢爭者,沒辦法到後續頁面。 另外,在  Metalchemy 募資簡報中,也羅列了非常多的競爭者,說明這個市場競爭激烈,但沒有明顯領導者。 P.S. 以前我在昆士蘭大學的其中一位老師,是雀巢的董事,他說鵲巢是全世界最大食品公司,但因為當時的是有說,...

hoo - 一個協助飯店住客,得到 Best deal 的平台

圖片
如標題所示,hoo 是一個協助飯店住客,得到 Best deal 的平台,其中有一個賣點,個人覺得蠻有趣的,在底下會有更多分析: 1. 痛點: - OTA 全名叫 Online Travel Agency,也就是線上旅遊業者,每一季花 20 億美金在 Google 廣告上,然後 OTA 業者,會順理成章地,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與旅館業者上。 - OTA 業者平均抽傭 18 ~ 25%,然後如果上到搜尋的 Top list,最高會抽到 40%。 2. 解決方案: hoo 推出一個議價機制 (它英文是寫 Negotiate,但我實際進到它網頁去測試訂房流程,目前看來比較偏向單純議價), 在議價時會有一種遊戲的趣味性 ,想說飯店方會不會同意我這不合理且莫名其妙的價格 (但我猜應該很多消費者,都會像我一樣亂開價),同時消費者還可以點選網頁上的 "My offer" 欄位,看到多個議價歷程 (下圖是我假裝消費者,訂一晚住宿與兩晚住宿 的比較), 非常有趣 。 3. 競爭壁壘: - 獨特的消費體驗,個人認為可以是個好的競爭壁壘,希望 hoo 可以持續加強所謂談判的這塊,比如房間的選擇,加 3 USD 就附早餐,加 30 USD 送 SPA 之類,更多有趣的方案可搭配。 4. 團隊: - Co-Founder Adrian Murdock : 本身為一個英國最大的托嬰平台 Bubble 的 Co-founder ( bubble is the UK's biggest on-demand childcare app ),但我 Google 關鍵字輸入 "UK Childcare Platform",出現的是另一個平台,且前三頁都沒有 Bubble。 所以我又打開了 Cruchbase 搜尋 Bubble,發現 Bubble 在 2021 年 7 月才剛募完 A 輪,還沒有損益兩平前,基本上應該是沒有太多時間管理 hoo,或者說無法全心全意在 hoo。 - Co-Founder Duncan Mckenna ,是連續創業者,也先後擔任過兩間公司的 CMO 和 GMO,顯示出非常高的行銷能力。 -  Co-Founder Sebastian Lewis ,連續創業者,目前除了 hoo之外,手頭上還有另外兩間公司在跑,讓人感覺不是很專注。...

Her Roomies

  Her Roomies 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專注女性租屋的平台,一個簡單清楚、單點擊破的新創,在用分析新創的四要素切入前,要先介紹一個在國外很常見,但 台灣投資人不愛用 的募資工具 - Convertible Bond / Note ,中文翻譯成可轉換公司債,但就像剛剛說的,不常用知道中文,也只能幫助你上維基百科查看,真的要用還是得找海外投資人。 在這裡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可轉換公司債,我找到一篇比維基百科清楚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花點時間拜讀: 投資不一定要立馬佔股份 。 以下正式進入 Her Roomies 的分析: 1. 痛點: Her Roomies 的簡報,沒有提到痛點,他們使用正面表述的方式,說明 Addressable Market 有多大: - 歐洲加美國,有 9850 億美金的市場 -  歐洲加美國,有 2.64 億租戶 - 全球有 50% 租戶,是女性 (廢話) - 住在 Share House 的女性,有 30% 希望室友都是女性 2. 解決方案: - 市場定位:號稱唯一專注女性租屋平台 (這點個人覺得還好) - 商業模式:雙邊收費制 - 週邊服務拓展機會,例如:購物、旅遊、活動 -> 這點本人以投資人角度,不贊同團隊發展週邊服務,既然發現一個有機會細分壟斷的市場,就應該 All-in,投注所有資源,像簡報開頭所提,瘋狂複製到歐洲與美國,賭自己可以上市或被 Airbnb 併購之類。 單點擊穿目前看到比較好的例子,就是共享行動電源的 ChargeSpot,現在已經佔領四個國家,而且 ChargeSpot 一直用瘋狂佈點和資金的力量,建立強大競爭壁壘。 3.  競爭壁壘: - 2021 年註冊使用者,有 6003 人 - 房源有 4 萬 4 千間 -  Rental Request Value 2021,2021年就是想要租屋的人,累積營收 70.8 萬歐元 4. 團隊: - Co-Founder and Joint MD  Chiara Fraser ,經歷看起來,大部分都在做行銷和活動,另外她在 2017 年曾經做過跟房屋租賃相關的專案," Working directly with the CEO to develop and launch a new student housin...